“租金+”已经成为了很多共享办公企业关注的焦点

 

       伴随着“双创”的兴起,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下,共享办公空间从无到有开始了一路狂奔。各地的共享办公平台不断涌现,以各种名义做众创。有的是为了政府补贴,有的则是凑热闹,甚至很多孵化器都打着共享办公的标签出现,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办公平台很快就超过了上万家。

  但与共享单车类似,百家争鸣仅两年后,2017年开始,共享办公行业就迎来了洗牌,倒闭、关门、并购重组,层出不穷。随着金融水龙头的持续收紧,大量的共享办公平台在烧光了最初的投资资金后陷入经营困境。相比之下仅有几个头部玩家的日子依旧有声有色,融资、扩张两不耽误。如今,面对共享办公的下半场,头部玩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布局共享办公的未来,提高盈利能力,创新新模式,加入智能科技等,头部玩家们希望借此探索出未来发展的新道路。

  正是在资本的支持下,共享办公的游戏方式也在开始变化。最初的地点选择主要以产业园区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写字楼为主,但随着市场的认可度提升,联合办公空间已经从产业园区、低端写字楼等成本低廉的区域,逐渐向城市地标性商办建筑内扩张。

  比如,越来越多的联合办公空间开始选择入驻城市CBD、金融中心区域的高端写字楼、购物中心、综合体等。联合办公空间向高低两端渗透,尤其是向高端迸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智能办公

 

  这样强势发展的背后必然带来剧烈的洗牌。“一开始的时候,大家以各种名义做众创,有的是为了政府补贴,有的则是凑热闹。随后,行业洗牌还是很明显的。倒闭、关门,市场开始呈现优胜劣汰的整合。整合之后就会形成像马拉松一样的赛跑,会形成不同的集团效应,头部效应显现。”

  同时,行业的合并潮加速,头部力量逐步显现。这意味着,小型的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将面临淘汰或被兼并的命运。和任何一个新兴行业一样,经历了最初的百家争鸣,大多数玩家开始离开,剩下寡头们则继续壮大,也同时改变了整个游戏的玩法。

  求利润:从吃差价到赚服务

  首当其冲的改变,就是对于盈利的追求。毕竟烧投资人的钱只是暂时的,看得见的盈利模式才是长远发展的保障。

  可见,服务收入成了共享办公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。不久前刚完成B轮融资,主打科技办公的“梦想加”也是差异化突围的样本之一,它不只提供用户办公场所,还有一体化智能商业办公服务解决方案。据了解,其在北京的共享办公空间工位月租为1800-2200元。

  “租金+”已经成为了很多共享办公企业关注的焦点,他们认为,围绕空间入口能够不断附加新的收入。

联合办公

 

  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,办公空间从资产属性变成服务属性,商业模式从租金导向变成流量导向,属性从地产属性变成平台属性。特别是做平台,需要为这一类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,然后有多次服务,并把它变成一种可以输出的服务模式。

  一位办公空间的运营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,以往的用户对办公空间的需求通常隐含了对区位、装修等因素的考量,但这种通过租金上涨赚取收益的实际空间非常有限。不过,由于地缘关系,空间运营者和租户的关系更加密切,在时间成本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,当空间运营者直接能解决他们对于服务的需求、社交的需求等,这就成了他们增加盈利点与提高品牌溢价的绝佳途径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共享办公企业正在通过提供空间,将优秀的创业团队吸引进入,近距离观察这些团队的行为方式,集中提供辅导服务、集中组织创投对接。这样下来,一个成功项目的投资回报要远大于提供空间而来的租金收入。

  另外,随着办公空间规模的扩大,办公成本也在下降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入驻企业的数据中;在会员数量方面,合并多家共享办公企业后的优客工场会员数超过20万、纳什空间的会员数超过10万。这些显现的数据,都在展示一家共享办公企业背后的服务能力。

  联合办公分析师就指出,联合办公空间需要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,上下游产业的打通,做好客户所需的产业对接,从而构建企业服务的生态体系,进一步增强增值盈利能力。